Menu
Menu
施比受更有福。有能力布施我们的时间、体力、金钱、知识等是一种福气,因为这也意味着我们身上还有资源可以分享。
当然, 若有布施者也就会有受益者。如果缺少了某一方,这 “施”与 “受”的关系就不能成立。L先生是一位以他的成就为傲的人,他在12岁时因家境困苦所以出社会谋生。经过多年打拼后,也渐渐的脱离经济困境。婚后,他扮演一家之主和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的角色,抚养了五位子女也非常疼爱妻子。妻儿对他的奉献十分的感激,于是当L先生身患重病时,家人也协力为L先生的生活起居做好最完善的安排。可是L先生却不快乐。从他的角度来看,他认为家人的行为十分的奢侈,也不希望麻烦家人。但家人苦心一番,只想让L先生得到最好的照料。
在这样两方僵持下,原本和乐融融的家庭变得情绪紧张。于是有一天,一位友人在探访L先生时劝说他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。所谓“百善孝为先”,孩子们的心意只不过是他们想对L先生表达他们的一份孝心与报答亲恩。推辞孩子们的好意使得孩子们都感到纳闷,裹足不前。
后来L先生向家人们明确的表达了他的个人需求,他想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填充而是和家人共度宝贵的时光。孩子也按照L先生的愿望,多陪陪他,让他尽享天伦。
L先生的经历让我想到,我们在布施的当儿也需要考虑到受益者的立场。我们所分享的那份“礼物”是受益者想要和需要的吗?再来是,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慷慨的奉献,但有时也会需要接受他人的帮助。若我们在受益的那一端时,或许需要敞开胸怀,以感恩的心来接受。